——121万吨再生铝闭环与5项国家标准背后的绿色革命
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但在被列为“卡脖子”的多项关键材料中,国产化率不足30%。铝,作为全球产量第一、广泛应用于交通、新能源、电子和航空航天的基础金属,正面临高端合金和再生利用领域被欧美日技术壁垒长期围堵的挑战。
随着全球制造升级和能源转型浪潮涌动,谁能掌握下一代铝材料标准,谁就将占据新能源汽车、5G设备、特高压输电等战略领域的制高点。
创新新材,作为中国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领军企业,正在成为全球铝材料价值链中的关键“发言人”。它是创新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铝科技产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铝下游制造商之一。
创新集团旗下拥有20余家子公司,员工超过两万人,业务涵盖高性能铝合金、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及再生铝回收,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及北美市场,连续八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创新新材以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绿色制造实践,驱动中国铝业从传统制造向“科技金属”转型:
1)年产能超百万吨,
2)2024年再生铝综合用量达121.09万吨,单千克产品碳减排达13.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
3)参与制定5项国家级再生铝行业标准,其中一项荣获全国技术标准一等奖,推动行业节能减排门槛升级。
绿色制造:铝业的能源革命
铝业是高耗能、高碳排行业的典型代表。创新新材率先布局绿色能源,对旗下14个工厂园区进行全绿电覆盖改造,利用光伏、风能和水电替代传统电力。
生产环节中,熔炼作为能耗和碳排的重头戏,创新新材逐步推进技术迭代:
1)普通熔炼炉升级为蓄热式燃烧炉,天然气用量减少42%;
2)进一步引入双室炉与烟道余热回收技术,单吨产品能耗再降36.4%;
3)最终采用电磁感应炉结合预热处理系统,将能耗、烧损和排放降至行业极限水平。
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使创新新材成为行业绿色制造的标杆企业。
全生命周期零碳闭环:再生铝技术的行业颠覆者
创新新材打造三级闭环回收体系,涵盖自有产线回用(40.3万吨)、工业余料回收(6061/6063合金回收率达75%)以及市场废料溯源,构筑完整绿色循环链。
公司联合国内多家顶尖高校及行业巨头,攻克铝塑高效分离、合金成分精准控制、漆层热解等全球难题,成功实现>90%的杂质去除率,提纯出99.9%高纯铝。
2024年,再生铝综合用量达到121.09万吨,较传统火电铝每千克减少13.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这一技术领先优势也获得国际权威认证:13款产品获UL全球回收材料认证,7款通过SCS回收成分认证,GRC 4.0认证覆盖100%铝棒产品。
高端铝合金:驱动未来科技产业的“骨骼”与绿色材料革新
创新新材深耕细分应用领域,开发多款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助力3C电子消费品、汽车轻量化、特高压输电、高强高韧合金及再生铝材料的技术升级与市场突破,推动铝合金向“科技金属”迈进。
在3C电子领域,创新新材提供具备卓越电磁屏蔽、优异散热性能及轻量化特性的专用铝合金,满足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及可穿戴设备对性能和手感的苛刻需求,助力终端产品在高密度集成和轻薄化设计中实现性能突破。
汽车轻量化领域,创新新材研发的高强度、高延展性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身、底盘及电池壳体,显著减轻车重10%-20%,有效提升续航里程与安全性能,推动汽车行业绿色转型。
特高压输电线缆所需的高强度与高导电性铝合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保障。创新新材开发的特高压铝合金材料成功解决了强度与导电性兼顾的技术难题,提升线路承载能力和输电效率,确保长寿命稳定运行。
针对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需求,创新新材打造了多款高强高韧铝合金产品,兼具优异抗冲击性与延展性,满足极端工况下的安全与耐久要求,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高端产业链。
在绿色循环领域,创新新材构建了全球领先的再生铝闭环体系,凭借自主研发的铝塑高效分离与99.9%高纯铝提纯技术,实现废旧铝材的高品质回收利用。2024年再生铝综合用量达121.09万吨,显著降低碳排放,助力行业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目标。
这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应用示范,不仅提升了材料性能和绿色环保标准,更奠定了创新新材作为中国“科技金属”定义者的行业地位。
数字化智造:开启铝业质量与效率的双重革命
创新新材推动生产数字化转型,引入MES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原料检验→过程参数监控→成品自动检测”的闭环管控,缺陷率降低50%。
通过路径优化算法,仓储周转效率提升3倍,打造了行业领先的高度柔性化、数字化“未来工厂”,极大提升产品稳定性和交付效率。
话语权跃升:中国铝材料的规则制定者
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创新新材参与制定5项国家级再生铝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能耗及碳排门槛提升,成为全球高端铝材料产业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当再生铝技术助力废弃资源重获“高端生命”,当创新合金成为科技时代的基础骨骼,创新新材不仅是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更是中国铝业全球话语权跃升的关键力量。
未来展望:材料定义权的终极考验
2023年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达7.9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0万亿元。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能否定义新材料标准,成为中国制造业与全球市场博弈的关键。
创新新材正握紧“科技金属”的话语权,推动中国铝产业走向高端、绿色、数字化,塑造未来全球价值链新格局。